石门县改造老茶油林
深秋时节,石门县三圣乡象牙坪村,漫山遍野油茶花盛开,放眼放去,一朵朵洁白的花朵点缀在碧绿的枝叶间,微风拂过,飘来一阵阵清新的花香,令人心醉。
象牙坪村地处石门县中部高寒山区,全村总人口1205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7.6%,耕地面积不足全村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油茶收入曾是该村第一大经济支柱,全村油茶种植面积近8000亩,但随着经济和其他产业结构调整,加上长期的粗放式经营以及树龄老化等原因,油茶收入逐年下降,不少油茶林被当地百姓毁掉了种红薯、烟叶等经济作物,这一传统“老产业”逐渐让人们所淘汰。
正当大家都认为这一产业走到末路的时候,科技扶贫的春风又让村里的“老产业”焕发出新生机,也给象牙坪村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2018年4月,湖南(石门)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立,在首批15名专家团成员中,湖南省政府参事、全国油茶专家、中南林业科学大学教授谭晓风赫然在列。在种植户的期盼中,同年7月14日,62岁的谭教授顶着40度的高温亲临石门指导,首站便是象牙坪村,面对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谭教授抱着一棵年近百年的老油茶树,对在场的林业部门技术员、村干部和种植户提出了带状垦抚、逐步更新的低产林改造思路,并就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指导。同年10月下旬,为增加种植户发展油茶的信心,谭教授又邀请当地种植大户到其位于浏阳的种苗基地参观学习,让种植户直观的感受到了科技在油茶发展中的影响力。随后,在专家服务团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沉寂了近30年的象牙坪村油茶林又热闹了起来,挖机开进了油茶林,按照先示范再推广的原则对低产油茶林进行带状垦抚改造。经过一番“折腾”后,100余亩原本十分郁闭的油茶林敞亮起来,阳光直射到了林中的土地上,催生了花芽。前一阵子再去村里时,远远就看到漫山遍野正在盛开的油茶花,要知道,这些都是多年不开花的油茶树!
“通过去年的带状垦抚,我家10亩油茶林今年就摘了2200斤果,按市场价3元/斤计算,每亩增收600多元,我还在垦抚的土地上种了烤烟,收入1.4万元,平均下来每亩油茶林增收2000多元。”10月底,象牙坪村支部书记郭小平向多次到访的湖南(石门)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石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龚吉军开心的说道。“今年很多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信心大增。接下来,村上将逐步对余下的几千亩低产林进行改造,并计划林下套种烟叶、蘑芋等,发展林下经济,现在,我们已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计划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品种、技术、标准、销售、品牌“五统一”的油茶标准化种植。我们在垦抚带上种了“三华”系列油茶良种,待3年后开始挂果时再分批砍掉老化树,这样既保证了收入不降,又能实现品种更新。”郭小平自信满满。
在象牙坪村收获希望的同时,距象牙坪村70公里外的维新镇崔家井村,由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指导的100亩低产老油茶林高接“换头”后正吐出片片新叶,成活率达90%以上。而更远的雁池乡杨柳园村,70多岁的覃道金老人5年前种植的3亩良种油茶在科技的指导下,挂果情况从2017年第一次的150斤增长到今年的620斤,连续2年实现了产量翻翻,其中最多的一棵树达到了27斤。
象牙坪村的油茶是整个石门县油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石门县在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平台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积极推广油茶种植新技术、新方法,打出了“院校专家+本土技术员”的科技扶贫“组合拳”,2年内全县共组织规模不等的技术培训19起,外出交流学习30余人次,直接培训贫困群众300余人,近20个种植大户成了小有名气的油茶乡土专家,在培育了油茶种植新观念的同时鼓起了山区群众的钱袋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