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绿色,西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年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西部地区自然保护之路渐渐明晰。如今,西部自然保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中的绿色西部正日益成为维护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有力屏障。
10年辉煌,西部自然保护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10年间,西部地区确认了86个国家重要湿地,批准了2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指定了14块国际重要湿地,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35.5%的西部湿地被纳入了保护体系。
西部湿地生态功能多样,特别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高寒湿地,在维护水资源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极其特殊的作用。例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也维护了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使西部地区自然湿地保护面积进一步扩大,使区域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维护我国乃至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年间,林业部门在西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395处,面积为3971.5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约为1656.5万公顷。新建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国同期新建自然保护区的86.72%。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保护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一方面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普氏原羚从100多头增长到300多头;黔金丝猴从700只增长到750只……另一方面野生动植物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发现了大量物种的新纪录、新的繁殖地或越冬地。
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了西部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及国家进一步培育、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同时改善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与大自然的兴衰更替相比,10年只是历史长河一瞬。然而,就是在这短暂的10年间,绿色铸就辉煌,西部地区不断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不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不断增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共同在西部铸就了一道维护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并为调节世界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年建设,林业发展促社会进步
西部地区生态区位重要,但生态状况脆弱,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此基础上,自然保护工作取得如此成就十分不易。
10年探索实践中,国家林业局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工作的特点,根据国家生态安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也随之启动实施,林业部门先后投入约14亿元用于西部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97万元用于该地区野生植物保护基本建设项目,占全国此类项目总投资的60%。
&nbp; 2006年~2009年,中央投入3.8452亿元,在西部地区实施55个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极大地保护了西部地区自然湿地,并带动了西部地区湿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此外,国家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将西部省份作为实施重点之一,用于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人员培训、保护区评审等;每年安排中央财政野生植物保护专项经费200余万元,用于西部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国家强大的资金、政策扶持,在最短时间内使西部地区成为维护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西部大开发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最大限度上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实。
据了解,西部区域多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试点范围,天然林保护工程内的自然保护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西部地区自然保护事业正在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快速前进。
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工作走过了第一个绿色10年。这一个10年,西部地区动物植物得保护、生态环境得改善;这一个10年,人与自然共发展、国土生态获平安。带着这一个10年不变的希冀,带着对下一个10年美好的企盼,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工作必将以更大力度持之以恒向前推进,让我们共同期待西部地区的下一个辉煌10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