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基层林业站建设现状及对策
津 市 市 林 业 局 黄 兆 雄
津市市基层林业站自八十年代扩郊开始建站,至今已有20多年的风雨历程,那么我市基层林业站现在情况到底怎么样?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笔者最近这几天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全市5镇2乡2个办事处,目前没有一个单列的林业站,不是叫作农林站就是叫作三农办,有的乡镇甚至农业、水利、企业、林业几站合一,林业专干身兼多职。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4开展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市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2000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调查,改革后第一年,也就2001年底,全市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仅只有9人。这种情况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管理体制不顺,林业工作落实难
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经费难落实,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且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严重影响了林业站工作人员积极性。现在各乡镇林业专干的工资都是差额拨款,没有实行打卡发放,且津补贴难以落实,与乡镇其它线上的同事有很大的差距,林业工作人员怨声载道,林业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交通、通迅难以保障。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造林科(股)、资源科(股)、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三)职工人数少,工作任务重
现有乡镇林业人员编制是原编制数的三分之一,压缩了三分之二。全市乡镇林业人员正式职工只有9人,而且存在下列现象:一是有部分人员占用林业站编制却不在林业站工作岗位;二是现行体制使林业系统人员缺少流动机制。与此相对应的是近些年来,林业任务的成倍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林业血防工程、森林生态补助资金试点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各基层林业站力量薄弱,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今年林业血防工程任务就达14000多亩,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基层林业站去落实,人均要承当1500多亩的服务任务。从政策宣传开始到调查设计、苗木准备、整地栽植、检查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同时工程造林质量要求很高,对林业站的压力也很大。
(四)林业站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林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而林业站职工工作在在基层,整年忙于应付各类繁杂事务,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更新慢,所学非所用、实际操作能力低,据摸底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基层林业正式职工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没有一人,,初级职称仅一人,在岗位培训方面,与全员持证上岗的要求相距甚远。
(五)林业站基础设施和装备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在站房方面,林业站办公与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全市没有一所单独的林业站房,都是租借或在乡镇政府内与其它单位合署办公; 交通工具方面更是薄弱环节。全市基层林业没有配备一辆机动交通工具,只能是靠自行车或租车下乡。严重影响其所承担的林业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在通讯设备方面,虽然手机已经开始普及,但其费用均是个人承担,还有许多林业站虽然已经装上了固定电话,但由于缺少办公经费而又不得不报停;在办公手段与科技推广方面,各乡镇没有配备任何必要的森林资源调查工具和测量工具,如罗盘仪、地形图等,更谈不上电脑,同时普遍缺少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技术推广手段,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六)林业站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基层林业站作为乡村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开展林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制于机构不稳、编制太少、体制不顺、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缺少必要的服务仪器与工具设备、自身素质较低、乡村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等因素,特别是由于各项林业工作的推进,林业站人员太少,工作量太大,只能应付上级交办的造林、检查、管理等具体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来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职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给我市林业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乡镇林业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是林业推广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可以说,基层林业站建设的如何,广大基层林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将关系到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成败,关系到林业秩序的稳定,关系到林业跨越式发展能否实现。林业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对策
1、稳定机构,为林业站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使基层林业站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必要稳定基层林业站机构,理顺林业站管理体制。依据林业站是公益性基层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要求,可将其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的体制,为林业站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争取设立林业站职工外业津贴,提高林业站职工基本生活与政治待遇。
2、增加编制,加强林业站管理体系建设。
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非常必要,但要体现“在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型的基础上,稳定并加强涉农服务以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事业单位”的精神,考虑到林业站的职能作用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乡镇的实际,适当增加林业站人员编制,以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清理那些占用林业站编制却并不在林业站岗位的人员;要严把林业站进人关,控制转业军人等非专业人员进入林业站岗位;允许林业行业内人员合理流动,以充实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力量。
3、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林业站建设标准。
随着国家将林业站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林业站规范化建设上来,林业站建设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完善提高,用于站房建设,配备电脑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机动交通工具以及其它技术设备。一方面要研究建立林业站建设投入机制,争取中央投入的稳定与增加,以带动地方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拓宽林业站建设投入渠道与范围,可以从基本建设、培训教育、项目扶持、工作经费、优惠贷款等方面,给林业站建设与发展以支持。重点是在政策上加强对林业站建设的投入,确保职工收入的稳步提高和各项待遇的兑现及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
4、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林业站职工的整体素质。
林业站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站职能的发挥和林业系统干职的形象。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强林业站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抓好林业站职工岗位培训。二是市级林业部门要出台鼓励林业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的政策,并形成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学、函授等在职参加有关林业院校的学历教育,并获得相关林业技术职称。三是要结合林业实际工作,采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各种短训办法,要保证林业站职工每年有不少于10天的培训学习时间。现阶段突出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实施和林业血防工程实施的培训,特别是实际动手操作技术能力的培训,使林业站职工都具有解决林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强对林业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林业站管理有序、工作有为、执法有力、服务有方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林业站”活动。
5、发挥社会化服务职能,真正体现林业站的作用与地位。
林业站要在市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当地林业生产实际,各有侧重地有效地开展职能工作,这是林业站的立站之本。“有为才有位”。要在现代林业思想指导下,全力参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积极参与丘岗综合开发,加强对林业站的内部管理,继续支持林业站开展各种形式的多种经营,规范与建设好经济实体,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创造更好的条件,逐步实现林业站“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体系化”,为林农致富,山川秀美做出新的成绩。
(二)建议
1、乡镇单独设立林业站,明确林业站作为我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并将其人员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规范林业站管理,明确林业站建设目标、任务及有关标准等。
2、建议市人事编制部门针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给各乡镇林业站配备人员编制基数3名,确保林业工作事事有人做。
3、建议财政部门将林业站建设及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林业基本建设经费中切块专项用于林业站站房,办公、仪器等设备建设。设立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专项经费,落实相应林业重点工程配套工作经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