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南候选人事迹公示
朱艳林,女,1988年10月12日生,汉族,群众,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兰田村人,原桂阳县中政石化春陵加油站工作人员,现为桂阳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2021年10月3日,凭借勇气和机智,朱艳林在公交车上,成功地拦下了抱走女童的陌生男子,解救了被拐骗的三岁女童,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命运。2021年11月,朱艳林获评“湖南好人”,其见义勇为事迹被央视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
勇敢营救:骑车跟随 机智救下被拐女童
2021年10月3日早上9点多,朱艳林在上班时发现一名男子牵着一名小女孩路过加油站。女孩行走缓慢,男子还不时拖拽她,朱艳林觉得十分可疑。朱艳林当即向同事借了一辆电动车,一路跟随,因担心男子身上藏有锐器,考虑到小女孩和自身的安全,朱艳林没有贸然行动。直到男子带着小女孩上了公交车,朱艳林立马上车与司机小声说出自己的怀疑,司机很配合,立即关紧车门。在司机的配合下,朱艳林走到男子面前大声呵斥男子:“这不是你的小孩,你别走”。之后朱艳林立即报警并拨打了孩子家长电话,警察很快便赶到现场将该男子抓获。
网友点赞:凡人义举 “平民英雄”温暖全国
朱艳林机智解救被拐女童的事迹,获得了群众和广大网友一片叫好,纷纷夸她是“平民英雄”。有人问朱艳林,“当时在公交车上你不会害怕吗?”朱艳林回答:“我自己也是一名母亲,非常能体会孩子丢失的心情,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想赶紧追上人贩子把孩子救下来,哪怕最终是弄错了也无所谓,大不了向他道歉,但孩子是一定得救的。”
然而,有勇有谋救下女童的事情传开后,儿子的一句问话,却让朱艳林忍不住心酸:“妈妈,我和哥哥已经没有爸爸了,你要是出事了我们该怎么办?”
2020年底,朱艳林的丈夫因心脏病去世,她撑起了这个家。面对孩子的询问,她回答说:“希望我是你们的榜样。”
爱心传递:热心助人 播撒爱的种子
朱艳林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她的爱与善发于内心,既受家庭影响,也是性格使然。
生活的困境造就了朱艳林勇敢坚韧、乐于助人的性格。朱艳林从小家庭情况不好,家里有四个姊妹,她排行老三,因家境贫寒她小小年纪便辍学打工,后来遇到了丈夫,生活慢慢步入正常轨道。好景不长,2020年朱艳林的丈夫因心脏病去世,朱艳林凭借在加油站上班的微薄工资,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并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婆和奶奶的责任,生活很是拮据,其租住的房屋条件简陋,十分昏暗,白天都必须要开着灯才能看得清。
而说起自己与献爱心的渊源,朱艳林笑着回忆起儿时父亲的教导,“爸爸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好人,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什么东西都可以脏,唯独心不能脏。”正是在父亲的熏陶下,朱艳林的性格温和善良,经常对有困难的人施以援手。2021年10月8日,潇湘晨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为朱艳林颁发壹万元奖金,朱艳林却说:“我要用奖金帮助村里那些只有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李健人,男,1970年1月生,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钢铁厂下岗工人,祁东县义工协会会长。2006年起,李健人在深圳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母亲日常起居。2016年,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李健人毅然放下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事业,带着母亲回老家休养。
孝心事迹蹿红网络感动无数人
“你叫什么名字?”“浩铭”“你能伺候我吗?”“可以啊”“我是你姐姐吗?”“你是我妈妈”。
抖音上的一段“迷糊”母亲与儿子的一段对话频戳网友泪点,获得网友无数点赞。当事网友“铭哥”名叫李健人,今年51岁,100岁高龄的老母亲名叫徐如珍。
李健人照顾老母亲已经有10多年,2016年,李健人的母亲徐如珍老人开始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迹象。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李健人放弃正在上升期的事业,从深圳回到祁东县白地市镇的老家,一心一意当起了母亲的专职陪护。5年来,李健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母亲忙前忙后。早上起来,李健人帮母亲擦洗身子、捏捏手脚,再去买菜、做饭。母亲喜欢吃面条、馒头、饺子等面食,李健人变着法子给母亲做各种口味,不会的就从网上找来食谱学习。
“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他说,开抖音账号的初衷,是为了记录下自己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没有想到被网友转发转载后,引起了全国媒体关注,一时成为了“网红”。
“有妈妈在,就有家,就是团圆”
最近两三年,徐如珍老人的记性越来越差,听力也大不如前。李健人给母亲购买了助听器,但老人家以为这是用来打电话的,执意不肯戴。李健人只好继续提高嗓门,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和母亲交流。李健人说,这几年,母亲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回山东省东平县——那是她出生的地方。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李健人不敢冒险带她去山东,每次只好答应下来,哄老人开心。老人家又会反复追问,什么时候去啊,坐什么车去啊,直到听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李健人说,母亲常常发脾气,有时暴躁地摔东西,甚至把吃的东西吐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会心烦意乱,后来逐渐学会了和母亲相处的方式。“老人家就像小孩一样,你越是要求她做某件事,她可能越有逆反心理,结果只会更糟糕。”李健人说,当母亲有急躁情绪时,他会笑着和她说话,顺着她的意思说“好的好的”,并且轻轻地抚摸母亲,让她有安全感。很多网友被李健人的行为感动,留言说“有这样一个儿子,是母亲最大的福气”。李健人说,能和妈妈一起变老,能多陪伴妈妈几年时间,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也许在李健人的心里,母亲的一举一动和当年小小的自己重叠在一起,不会不耐烦,更不会恼火。母亲已经对李健人形成了依赖,同时李健人也成了母亲的依靠。“因为,有妈在,家就在!”
王仁斌,男,汉,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家税务总局湘潭县税务局易俗河税务所四级主办。自1997年以来,王仁斌累计无偿献血18次,总量达71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人的血量。他主动报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圆满完成疫苗接种和随访观察。王仁斌曾获2020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1年湖南省“最美志愿者”“全省税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1年5月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1997年,国家发出无偿献血的号召。一天,王仁斌偶然间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得知湘潭市雨湖区开设了全市第一家献血站。想到能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生命,王仁斌心动了。那时的他刚刚退伍,分配在湘潭县最远的青山桥镇税务所。献血当天,在青山桥工作的他天不亮就起床,骑车赶往车站,挤上最早的中巴奔赴县城,然后转乘公交到达雨湖区献血站,前前后后近9小时,70多公里,到达血站时已将近黄昏,他抬起臂膀,献出了人生第一袋血。
从捐献全血到成分血,不管自己的事情多么忙,只要血站一个电话,王仁斌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血站,风雨无阻。在王仁斌影响下,他的家人、战友、邻居以及同事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主动请缨:甘做新冠疫苗临床实验者
2020年11月,王仁斌在湘潭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血友群中看到一则消息:“中科院和智飞生物联合研制的新冠疫苗,在湖南湘潭县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18周岁以上的志愿者。”他在短暂思考后,便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临床试验志愿者。面对家人的疑虑与担心,王仁斌耐心地解释、沟通,最后将妻子也拉入接种试验的队伍。王仁斌夫妇在经过严格的体检后,携手进入漫长的临床试验过程。期间,他们每隔14天便注射一针疫苗,一共三针,CT、采血化验、查指标都变成了家常便饭。女儿知道后,对他又是心疼又是责怪:“你这是为了什么?”王仁斌轻轻地回道:“为了能够保护你啊。只有疫苗出来了,你才能出去逛街、旅游、开心地过日子呀。”
在得知中科院宣布临床试验成功的消息后,王仁斌默默地在朋友圈写下了简单的8个字:有幸参与,不辱使命。
一线担当:暖心服务传递税务温度
近年来,王仁斌发挥他多年从事基层税收工作和志愿服务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国家税务总局湘潭县税务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活动。截至2022年4月,他共参加税收宣传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为纳税人缴费人解答涉税问题200余户次、解决难题40余件,参与交通劝导、“微心愿”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20多次。
李顺秀,女,1963年5月出生,高中文化,退休工人,祁阳市生态保护协会、牵手志愿者协会会长,市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主任、民间总河长。11年来,她以初心融入家乡的母亲河,守护一江碧水如一日;用至爱的阳光,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有一种满足感”,这是李顺秀口头禅。她先后荣获湖南省“最美民间河长”“最美志愿者”“河湖卫士”“湖南好人”等称号。
秉初心,全力守护母亲河一江碧水
李顺秀常说,保护母亲河是她的初心和责任。2017年永州市率先推行“双河长制”,她很荣幸地担任了祁阳市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主任、民间总河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共组织巡河、净滩等活动257次,参与人数11000人次,巡河里程达到35000公里,清理垃圾5000余吨;开展水安全和环保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78场次,参与人数达14000人次;汇报各类环保问题6个,并及时督导、予以整改。2018年她带领的祁阳团队,被评为湖南省“绿色潇湘河流守望者”优秀团队。
用至爱,为困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如果没有李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25岁的刘某飞这样感慨。儿时的他父母离异,缺乏关爱,性格偏激,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混。李顺秀像母亲一样关爱他,在他18周岁生日那天,订了酒店包厢,买了生日蛋糕,请他的亲朋好友一起为他祝福。当时他哭成了泪人,竟扑在李顺秀怀里,发自内心的喊出:“李妈妈,谢谢您!”2009年,又资助他在广州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有大村甸镇丁家岭村唐某珠三兄妹,母亲出走,父亲生病,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极为困难。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资助学费,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他们达8年之久。此外,每年还资助了两名困难学生。
敢担当,以平凡人生书写绚丽篇章
李顺秀,虽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却退休不退志,不忘发挥余热,把志愿服务做到困难群体的心窝,用奉献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她用爱心助困,善心助弱,广泛地筹集资金,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共培训70余名残疾人,支持18人开店就业,还组织参与“心手相连,关爱未来”等捐助活动,为残疾儿童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她及时组织志愿者160人,进社区宣传防疫抗疫94场次,发放宣传单14590份,并带头自筹资金16000元,免费发放口罩4960个,为一线工作人员送上防疫物资和药品,同时为困难户和残疾人提供各类青菜水果等,在祁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她用无私奉献书写着人生的绚丽篇章。
陈艺文,男,55岁,中共党员,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加义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工区主任兼护林员。36年来,陈艺文一直以山为家,以林为伴,坚守在茫茫林海中一万三千多个日夜,用无悔青春的奉献,守护1.8万亩葱绿青山。他不怕艰苦,将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和蚊虫叮咬当家常便饭;他穿越孤独,不顾家人反对坚守在崇山峻岭深处;他战胜恐惧,与10余个盗伐者斗智斗勇,为守护生态文明保驾护航。2019年10月,陈艺文荣登“湖南好人榜”。
清贫里坚守初心
陈艺文是典型的“林二代”,1986年,他接替父亲成为平江县加义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的护林员。当时,看着荒山秃岭,陈艺文暗暗发誓要把林场建成绿色宝库,便主动请缨到最偏远的咏生工区工作。当时,咏生工区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周边渺无人烟。陈艺文就住工棚房,照煤油灯,口渴饮泉水,肚饥嚼干粮,日子过得十分清贫艰辛。他巡山全靠两条腿步行,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连续好多天才能将看护的山林走上一遍。年复一年,陈艺文走遍了林场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林,每一条沟,偌大的林区如今像地图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
搏斗时体现坚毅
1995年,陈艺文在巡山时发现林区流水洞山场有林木偷砍的现象,他带上干粮原地蹲守,直到第三天发现了两名可疑人员的踪迹。夜里10点,暴雨如注,两名盗伐者扛着木材下山时,被陈艺文抓个正着。盗伐林木及时追回,但陈艺文却因长时间淋雨而病倒。2001年一个雪天,陈艺文巡山时发现6个形迹可疑的人,跟踪后发现是盗伐者,便挺身制止。盗伐者威胁他少管闲事,不然让他躺医院里过年。势单力薄的陈艺文没有畏缩,仍然上前阻止,并大声警告:“要砍树,除非先放倒我!”
烈火中见证忠诚
“不怕黑不怕鬼,只是怕着火。”陈艺文说,为了防范山火已经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跟头,破过多少口子,留下多少伤痕。1992年,咏生林区复兴山区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陈艺文和同事连续奋战3天3夜才将山火扑灭,最后火灭了陈艺文却一脚踏空,扭伤韧带不能动弹。还有一次,陈艺文打火太投入,长时间逼近火场,眼睛熏得刺痛无法睁开,凭双手摸一个多小时才爬到路上。《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与生态》期刊、湖南卫视等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一棵树,代表着生态文明的希望;一片林,代表着美丽中国的梦想。陈艺文用36年坚定不移的脚步,一次又一次默默守护着山林宝藏,让一棵树变成一片林,让“不毛之地”变成“绿色明珠”,为美丽中国建设交上了一份山林“卫士”的优秀答卷!
胡松洲,女,39岁,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人潮溪镇溇阳村村民。胡松洲2012年12月在永州市福利院领养了一名四个月大的女婴,取名援援。援援一岁半时检查出患有脑瘫,这辈子可能站起来都很困难。福利院得知后表示可以把孩子送回来,亲朋也都劝她放弃。胡松洲毅然决定要把援援抚养成人。9年多来胡松洲带着援援全国各地求医治疗,自学中医康复照顾,援援终于学会了走路并快乐的进入学堂。胡松洲曾获评2021年8月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
不离不弃,带着领养的脑瘫女儿四处求医
胡松洲,1982年8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婚后多年一直未有属于自己的孩子。2012年12月,夫妇俩在永州市福利院领养了一名四个月大的女婴,取名援援。女儿的到来给原本沉闷的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但援援一岁半了还没有学习走路的迹象,经医院检查,最不愿看到的结果还是发生了:援援患有脑瘫,引发运动神经萎缩,这辈子可能连站起来都很困难。胡松洲瞬间崩溃,整日以泪洗面。福利院得知后,联系胡松洲表示可以把孩子送回。亲戚朋友也都劝她放弃,援援的病情会给这个农村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胡松洲却没有想过放弃,她要把援援抚养成人。
一晃就是九年多,胡松洲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和压力,她头上泛出了缕缕白发。为了不拖累丈夫,她选择了分手;为了给女儿治病,她放弃了原本高薪的工作,带着女儿寻访全国多家医院,即使负债累累也不放弃一丝希望。仅仅2016年,胡松洲带着女儿看病、学习中医康复手法等,从张家界往返广州就达26次。她相信母女俩的“缘分”,内心更坚持着“援援能站起来”的信念。2015年至2021年期间,援援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手术,2017年进行了选择性后脊神经切断术以及脑瘫方面的治疗,2018年在湖南省残联帮助下,援援又接受了降低下肢肌肉张力、双侧跟腱延伸术、腘绳肌延长术三项手术。
康复照顾,陪伴“折翼天使”快乐飞翔
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漫长的康复之路才是煎熬。术后经过康复训练,援援已经可以独立行走,胡松洲激动地用手机录下了援援一次次行走的片段,刚学着走路的援援像一只笨笨的小鸭子,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也不好,每天都会摔倒十几次。长期的康复训练,让援援的肌肉组织很容易拉伤,高昂的康复费用,也让原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为减轻经济负担,也为更细微地照顾女儿,胡松洲从零开始自学中医理疗和康复训练知识,取得了中医小儿推拿和中医康护师的专业认证。每天在家为女儿做康复训练和理疗,每次都需要一个半小时,做完后母女俩都累得满头大汗。一路走过来,胡松洲默默把苦累、疲惫都深藏在心底。看见援援慢慢走出五米、十米、十五米……每进步一米,她都满心喜悦无比满足,她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她告诉自己,是援援让她做了母亲,她就要让援援成为最幸运的、最幸福的天使。在胡松洲的呵护下,援援现在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也成了一名快乐的学生,她还有一个成为演说家的梦想。
大爱不言情。胡松洲用她柔软而坚定的爱,诠释了一位平凡女性的母亲情怀。在照顾援援的同时,她创办了桑植德善堂健康管理中心,她说,“人活着还是要活得有意义一点,我想用我的这份爱心与能量帮助更多人。”
朱联明,男,54岁,浏阳市社港镇人。1987年从浏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扎根大山深处,在偏远山区教学点工作,一干就是34年。从2011年开始,他一人一校,独自守护地处湘东罗霄山脉深处的浏阳市社港镇日清小学,把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用知识点亮山里学生娃的梦想。2003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个人获评“湖南好人”等荣誉。
为了3个学生,他一人守望一校
1987年,朱联明回到浏阳大山深处乡村学校当了一名老师,1997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又调到学生稀少的日清小学。因学校条件艰苦,至现在还剩一男二女3名二年级学生。“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了,我也要把他教好!”曾毕业于日清小学的朱联明毅然承担学校所有工作。语文、数学等10门课程每门他都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专注全面,对3人教学与教30人无异,他的信念就是要将教育做得最好,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多年来,他带教的四年级数学统考全市第一,连续十多年教学质量在学区名列前茅。他还通过自学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
为了照顾学生,他一人多个角色
朱联明既是校长、老师、校医、心理辅导员,还是采购员、环卫工、保安、绿化员。即便是寒暑假期间,他还要随时返校查看水电、校内外安全,还有基建项目的实施监督等等。每天他除了教学外,早上一到校就打扫全校3600多平米的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中午给学生做饭、夹菜、舀汤。放学后,他上山拾柴火、擦地种菜。为了改善教学环境,2012年他协调教育基金会新建了卫生厕所、标准围墙,教学楼顶彻底翻新;2013年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出资新建了学校食堂,硬化了所有地面,加固围墙,更新电路;2019年协调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在他的努力下,日清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备了开展现代化教学的条件。
为了学生安心上课,他将学生当成自己孩子
2021年下学期,一名女同学小腿骨骨折,不能独立行走,父母想让她在家养病,朱联明知道后,担心小孩缺课太多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几次上门劝说他们同意让她到校上课,为此,他连续20多天,在学校内背送她行动,有时他一人不方便,便叫来另一个女同学帮忙,通过他的辛勤付出,这名女同学没落下一堂课。朱联明充满爱心,2008年得知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他协调志愿者资助她至18岁的所有学习费用(每年3600元)。2020年在他班上唯一的一名男同学哥哥得了脑瘤,家中花费了60多万元,生活困难,他多方寻找资助,给他家送去了1000多元,孩子家人很受感动。
朱联明数十年如一日,在山区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为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点亮了一只“烛光”。他曾朴实地说,不管这个小学将来关与不关,他都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好。
张高雄,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南株洲市攸县柏市中学教师。1987年,张高雄从株洲师范大专毕业,被分配到攸县最偏远的柏市中学。34年来,他始终扎根湘赣边教育一线,走遍250个村对学生进行家访,先后资助10多名困难学生,自掏2万余元解决学校工程建设燃眉之急,主动解决200多户乡亲的生活用水。荣获2021年度湖南好人。
校园的坚守者
以校为家、坚守乡村,是张高雄始终不变的情怀。
34年来,他总是出现在学校最需要的地方,把一颗赤诚之心全部献给了母校。为建设校园文化,张高雄牵头组织了几批校友捐赠。2016年,为学校竖起了一块3万余元励志碑;2017年,为学校敬立一尊价值10万元的孔子铜像;2018年,在校门前安置一对2万余元的石狮子。
从2018年至今,退居二线的他本可以享受轻松的生活,却主动扛起更为繁重的任务,不仅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还承担学校繁杂的基建协调和质量监管事务。中学图书楼装修、学生厕所新建、中心幼儿园装修布置、中小学自来水架设、路灯安装、中心小学锅炉置换等多个项目。为了工程能如期完成,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还自掏腰包2万余元解燃眉之急。2018年,他在整理校园内树枝时不小心将左眼划伤,因未及时医治不幸失明,但他从没要求学校补偿。
孩子的呵护者
爱生如子、静待花开,是张高雄始终秉持的教育理念。
1988年,初一学生陈某被检出白血病,张高雄每天都带着学生前去探访,给该生在离世前留下了美好的回忆。1997年,初三学生邓某的父母双双重病,张高雄从朋友那儿借来500元帮助其父母治病,并在该生读高中及大学期间多次慷慨解囊。几十年来,他先后资助了10多名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
他对学生从不区别对待,在他的眼中没有差生。2008年,一名初三张姓学生经常逃课,态度蛮横。张高雄很心痛,多次家访,促膝长谈,并自掏腰包为其补交费用,最终打开了孩子的心结。在张高雄的耐心辅导下,140班学生朱某的语文成绩从全班垫底到中考拿下106分;142班学生贺某从顽劣成性到顺利考入湖南省示范性高中。34年来,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乡情的牵挂者
感恩乡亲、情系故土,是张高雄始终恪守的初心。
张高雄年轻时因家庭困难得到了同村乡亲们的无私帮助,从此,他把乡亲们的事情当作了自己的事情。2014年,张高雄受堂弟相邀,负责为村里架设自来水。历时3个多月,张高雄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解决了多少纠纷,最终筑起了一个147立方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200多户乡亲的生活用水问题,并且还为村里义务管水6年。
34年来,张高雄为了学校,鞠躬尽瘁;为了学生,呕心沥血;为了乡土,殚精竭虑。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奉献给了他挚爱一生的山区教育,用深深乡情承载了他善行人生的串串故事。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